专题活动

首页 党建工作 专题活动
PARTY BUILDING WORK

党建工作

2022-02-25

张永明教授:奉献半生甘当幕后英雄,深耕麻醉只为服务百姓

浏览次数:4897


多数人的印象里,口腔手术并不复杂,即使是相对特殊的监护拔牙操作,也只需要 “打一针就好了”。



因此,麻醉科医生也是常常被遗忘和误解的“重臣”。

 

其实,在医疗界流传着一句话:



“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师保命”。



麻醉远不止“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背后也一样凝聚着麻醉师的艰辛和医学的含金量。

 

今天,让我们走近华西牙种植医院的“守护神”麻醉科张永明教授,一探麻醉医生神秘面纱下的真实面目。





说起监护拔牙这项技术,张永明教授总是苦笑着表示,好多老百姓觉得拔牙是小事,对麻醉医学的认知尚有不足,认为不过是医院是为了增加服务项目多赚点钱,其实真是被误会了。

 

监护拔牙是针对60岁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多种代谢疾病的患者,以及对口腔诊疗存在心理压力、配合度相对较低的人群而开展的技术。



该技术通常在拔牙手术中运用心电监护设备,由麻醉师全程监控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理指标和全身体征的变化,根据患者的自体状况持续供氧,特殊患者还运用中医的经络穴位疗法进行调理,并在护士全程护理配合下,帮助患者在可承受的心血管负荷下高效进行手术。



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等突发情况,医护可以立即中断手术并施予相关救治,以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药品台上每一样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



“监护拔牙不仅包括术前的体征指标判断、术中的监护,还包括术后的随访,每一步都是确保手术高效、患者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永明教授说。

 

从医46年,张永明教授在每一次术前,都认真核对所有药品、设备,做好周全的应急预案,并尽可能详细地查阅患者病史和体检报告,对能否耐受手术、麻醉的风险等进行评估,并进行心理疏导消解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等;


在术中,他紧盯心电监护设备,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指导护士记录指标数据;


在术后,他通过监护过程的各项指标帮助患者了解其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醒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并提供相应的保健指导。



术中,张永明教授眼、手并用,密切关注指标浮动




职业生涯中,让张永明教授倍感自豪的,是0事故、0纠纷的发生。



这不仅归功于他的专业出身,更源自于他面对工作始终怀有的敬畏之心。

 

虽然身经百战,但面对生命,他始终容不得丝毫怠慢。



术中,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各司其职,为患者保驾护航




“别看我们的工作就是坐在一旁观察监测,当患者的心跳加快,我们的心跳也会跟着加快。我们不仅要根据患者指标数据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置,还要防患于未然,提前规避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让医生放心做手术。”

 

确实,不管在医学领域还是各行各业,在意外来临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比等意外事故发生再进行紧急抢救高级得多。



手术过后,张永明教授便完成几页详尽的指标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



1975年,张永明教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口腔系。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麻醉师薪酬低、名利少,承担的风险与责任又大,所以麻醉人才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

 

面对此情此景,张永明教授毅然投身到麻醉医学的工作中,不仅积极开展临床业务,还参与科研工作,发表十几篇相关论文、参编专著文本十几万字。



此外,他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总会“微笑列车“、”重生行动“、以及西南、西北、西藏地区麻醉医师的业务培训工作,指导进修医师、硕士、博士,桃李遍布五湖四海,对全国口腔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规范化操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别看麻醉是西医,但在我的工作经验里也总结出不少采用中医疗法收效更快、更好的处理办法。”



40多年来,张永明教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监护手段。



除了术前仔细查阅患者的体检报告,提前和主刀医生、患者沟通需要注意的事项,术中又一丝不苟地密切观察各项体征数据,将每一个小小的数字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他还在术后根据患者的指标,在基本用药之外,有针对性地叮嘱其日常生活起居应该如何保养身体,如通过食补、按摩穴位、运动等方式,调整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手术前后,张永明教授事无巨细地叮嘱患者及陪同亲属



“现在的医学生最怕的就是考试,但其实真正作为医生以后,每一次临床手术都是一场严峻的考试,任何一个错误都足以致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损失。”



在张永明教授看来,麻醉医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医学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知识面,还要讲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千锤百炼的临床工作中,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立足学科前沿,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打造安全、高效、舒适的诊疗体验,真正为人民做好实事。